又到一年高考时,摩拳擦掌的莘莘学子,坐卧不安的操心家长,兴奋与躁动之中,不妨静下心来看看中国顶级高校的历史画卷,也许会在兴奋之中得到新的动力、会在躁动之中得到几丝安宁。这是一部通过一本高校纪念邮册来展现中国一流大学历史与风貌的视频,且听拂晓晨星向您娓娓道来。
最近,得到一本精美的高校纪念邮册《跃龙门·状元签》,又勾起了我一辈子伤心的“大学梦”。我是属于那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一无二的“老三届”中最老的所谓“66届高中毕业生”,1966年即将高中毕业,正在踌躇满志地准备高考,甚至暗下决心“非清华北大不上”,不料突如其来的“WG”无情地粉碎了我的“大学梦”,——高考被取消了!直到11年后,1977年才恢复。十一年当中,我做为知青“上山下乡”,去接受中国最底层最没有文化的“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好不容易混了一个农村中学的“民办教师”,两次“陪公子过考”,始终因为“家庭出身”问题踏不进大学门坎!
1977年的高考本是个机会,我满怀希望,以最苦最累的钢厂“装卸工”的身份,奔着清华北大上考场“拼搏”了一把,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命运不济,大学虽然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大门,却与心中神圣的清华北大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翻开这本高校纪念邮册,“锦鲤跳龙门”五个金字让人眼前一亮,仔细一看,首页首枚的这张纪念邮票,却不是心仪已久的清华、也不是朝思暮想的北大,而是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的纪念邮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年(2021年)刚好是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还是因为这张邮票本身有什么独到之处?
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邮票果然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它是那种比较少见的棱形邮票;其次,还采用了双色雕刻印制工艺,在荧光灯下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凤凰花花团簇拥着的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跃然跳入眼帘。
厦门大学还略知一二:厦门大学成立于1921年,由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聘请了当时中国的教育名流蔡元培、黄炎培、汪精卫等人共同组建,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民办私立大学之一,1937年陈嘉庚申请改为国立大学。
公众对厦门大学的印象恐怕主要来自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毕业于厦门大学后来又工作于厦门大学的数学家陈景润,终生致力于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取得了“1+2”陈氏定理的世界领先成果,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无人不晓。
另一个著名人物就是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而出名,被誉为“中国十大直言君子”、“中国十大魅力先生”。
邮册的第二页是《小鲤鱼跳龙门》特种邮票。寓意非常明显,那就是:鲤鱼跳龙门,金榜题名时!这也是这本《跃龙门·状元签》纪念邮册发行的初衷。
对于莘莘学子而言,高考就相当于“鲤鱼跳龙门”,考进大学,就是人生一个新的起点,考进“985、211”重点大学,那更是人生的一次飞跃!
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邮票终于现身了!在国人心目中,清华大学在国内大学的地位绝对是首屈一指的龙头老大!
清华大学建校于1911年,初衷是美国人为了从知识与精神两方面培养追随美国的年轻中国领袖,利用所谓“庚子赔款退款”而创办的留美预备学校,历经历届中国政府与几代教育家们的不懈努力,逐步将其改造成了中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据2021年世界大学最新排名,清华大学排名亚洲第一,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十所中国大学跻身世界百强。
我们那个年代,清华大学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甚至有人半开玩笑地将“水木清华”解释为:“水”代表水利工程,“木”代表土木工程。可见,清华当时强在工科。无论如何,那个时代的清华就已经几乎是每个“学霸”的梦寐以求!
按理说,北大还是清华的老大哥,为什么呢?北大创建于1898年,比清华早诞生了十几年,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国立大学,同时还是中国最高的国家教育机构(相当于教育部);换句话说,北大不但建校比清华早,当时甚至还管辖着清华。
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中国近现代史上很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北大有关,如五四运动、马列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乃至解放后的“WHDGM”等等。
“北有清华北大、南有复旦同济”,可见复旦大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复旦的创建也比清华要早,其前身为“复旦公学”,属中国最早一批的私立民办学校,直到1942年才改为国立。
复旦”校名源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的“复旦”二字,本义是追求光明,不忘“震旦”之旧,寓含自主办学、复兴中华的意义。
我是从这本纪念邮册上才知道,中央美术学院居然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近现代高等艺术院校。
虽然传统上,中国知识分子“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但似乎一直没有一所专门培养艺术的正规学校,千百年来,中国的艺术培养都靠“一对一”式的师傅带徒弟那样传承,直到中央美术学院的横空出世!
所以,中央美术学院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从这一页开始的院校都属于“第二梯队”?前面的清华、北大、厦大、复旦与央美,都是一所院校独占一页,而从这一页开始,两所院校共享一页了。
浙江大学前身是清末“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是中国近代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东方剑桥”。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还知道:著名数学家陈建功、苏步青都曾在该校任教,并培养出了著名数学家谷超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也曾是该校学生。
南京大学创建于1902年,前身是三江师范学堂、中央大学与金陵大学。解放前的老辈人对南京大学不一定熟,但对“中央大学”与“金陵大学”一定熟悉,“中央大学”与“金陵大学”应该说是民国时期中国的最高学府,而“金陵大学”甚至可以溯源至1888年清末的“汇文书院”。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张闻天、两弹元勋朱光亚、桥梁专家茅以升、生物学家童第周都曾是南京大学的学生。
严格地说,“中国交通大学”有两个,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这两所高校都是从原“中国交通大学”一分为二而来的。
中国科技大学是这本高校纪念邮册中最年轻的高校,从1958年算起不过仅仅63个年头。中国自古以来一直缺乏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的传统,所以,中国科技大学的创建,在中国教育史上绝对是划时代的大事!
很多人对交通大学的“交通”二字有误解。其实,“交通”二字取自于《易经·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之交”是最大的“交”,是万物大“通”之时,此为“交通”二字的真正含义,而并非是道路交通之“交通”。著名军事家蔡锷、著名政治家蔡元培、黄炎培、陆定一、江泽民、艺术家与教育家李叔同、著名作家邵力子、铁道专家凌鸿勋、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都是交通大学校友。
中国的重点高校,中国科大虽然最年轻,实力却毫不逊色,2020全球自然指数排名,中国科大位列世界第8,中国第1;2020软科学学术排名,中国科大学位列全球第73;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国科大位列世界第87,亚洲第10,国内第4。中国高等教育许多首创,如中国首台电子计算机、中国首台量子计算机、中国首个“少年班”、首个“科技英才班”、中国首个研究生院,中国科大都功不可没!中国科大在普通老百姓口中,恐怕就是“少年班”与“科技英才班”最令人津津乐道了。
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1951年才改称“天津大学”),创建于1895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大学,1900年这里颁发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张现代大学文凭。
武汉大学是这本高校纪念邮册上我最熟悉的大学,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曾经在武汉大学数学系读研究生,师从张远达教授。
我从这本高校纪念邮册上,才知道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大学,中国教育史上第一张现代大学文凭就是在这里颁发的。西南联大是大家熟知的,可是,鲜为人知的是:曾经还有一所与西南联大齐名的西北联大,就是抗战时期以北洋大学为主体的一些临时搬迁到西安的高校组建而成的。天津大学的知名校友有贾庆林、张太雷、马寅初、徐志摩、吴自良、师昌绪、吴德等人,遍布政界与学界。
武汉大学创建于1893年,比天津大学更早,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开办的“自强学堂”,不过,创建之初只相当于现代专科学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武大的知名校友有:叶圣陶、 陈东升、辜鸿铭、 闻一多、张培刚、李四光、章伯钧、李达 、孙叔平 、郁达夫、雷军、易中天等人。纪念邮票中宫殿式建筑是武大老图书馆,我读研究生时经常去老图书馆查阅资料;点缀的樱花也是武大的特色之一,每逢春季,很多武汉市民专程赶到武大校园来赏樱花。
我对南开大学最初的印象来自“西南联大”:抗战时期,清华、北大与南开大学南迁到昆明,共同组建了堪称中国教育史上奇迹的“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只存在了8年,却影响了中国直到今天80多年!
哈工大创建于1920年,前身为中俄合办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被日本人接管,抗战胜利后又由中苏两国共管,直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
南开大学知名校友有著名政治家周恩来,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严修等,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胡世华、姜立夫、吴大任、江泽涵、龙以明、孙昌璞等,著名诗词大家叶嘉莹、著名艺术大家范曾,等等。世界一流的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就设在南开大学,其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都居世界领先水平。
哈工大是中国为数不多(说不好还是唯一的)军工大学,主管部门除了教育部,更高层还有国防科工委、甚至中央军委。我们上高中那个年代,就对哈工大心中充满了由衷的、崇高的神秘感。
中国的西南与西北,历来教育比较落后,这一页上的两所高校,一所是西南高校的翘楚,也就是四川大学;另一所则是西北高校的龙头,也就是兰州大学。
四川大学始建于1896年,前身是清末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解放后,西方传教士1910年兴办的华西协合大学又并入四川大学;因而,四川大学具有比较深厚的中西融合文化传统。著名厚黑学鼻祖李宗吾、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和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和毛英才、新华总社原社长熊复、人民日报社原社长胡绩伟等都曾在川大求学。
第一次知晓兰州大学是1990年,中国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第一人、中科院院士秦大河就毕业于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兰州大学;后来又得知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顾颉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央视主持人水均益、著名数学家陈庆益、陈文源也都毕业于兰州大学;这才觉得兰州大学不可小觑。这本高校纪念邮册让我又吃惊的是:兰州大学竟然也有一百一十多年的历史,创建于1909年,前身是清末甘肃法政学堂。
在我们那一辈、以及上几辈人的心目中,“同济大学”可非同一般,那时候的“同济”是令医生都顶礼膜拜、更令小民敬若神明的光环。这样一所名校居然排在最末,实在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这本高校纪念邮册中,我最不熟悉的恐怕就是中共中央党校了;不过,新闻中听得最多的也是“中央党校”,但凡省部级官员履新,十有八九经过中央党校培训。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 前身是中德两国合办的“德文医学堂”,后称“同济德文医学堂”,1927年改为国立同济大学; 1937年增设文、理学院,成为综合性大学。当时,国民政府效仿美国大学制度,规划每个省设立一所综合国立大学。国立同济大学就是民国建设国立大学期间,最早建立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早的一批综合性大学(当然,其中最负盛名的仍然是医学院)。从建校百年纪念邮票上可以看出,同济大学的“同济”二字来源于成语“同舟共济”。
中央党校的前身是1933年创办于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1935年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改称中央党校,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担任过中央党校校长。
众多种类的邮票, 校园题材一直稀缺,特别是高校纪念邮票,一般只有学校历史超过百年以上的重点高校才有资格发行。而这本高校纪念邮册,将国内迄今为止发行过纪念邮票的16所高校全部收集齐了,可谓十分难得!
又到一年高考时,看到那些摩拳擦掌的莘莘学子、那些望子成龙的操心家长,真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不过,至少有一点令我羡慕不已,那就是只要你学识高、能力强、敢拼搏,机会就在那里,一定可以圆满自己的大学梦!
谨与莘莘学子和家长们共勉!